我的聚德 | 免费注册 | 登陆
扫描二维码添加聚德官方微信
 
知识科普
开门大“鸡”,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鸡”形象
发布时间:2017-03-01  来源:江苏聚德拍卖有限公司  浏览:1640 次

鸡在中国素来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记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值此丁酉鸡年,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品中“鸡”形象的转变,并从中窥探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精神。

 佚名《子母鸡图》

  以鸡为题材的作品,最早的记载是汉代的门神画。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有文人创作带有鸡形象的人物画,如张僧繇所绘《梁宫人射雉图》等。而花鸟画发展到唐、五代时期,形成了包括花卉、禽鸟、草虫等专门的画科,一些画家开始创作以禽鸟为主题的花鸟画,如南唐后主时的翰林待诏梅行思,最擅画鸡,世称“梅家鸡”。

  有关画鸡,最妙的还属西蜀画院待诏黄笙的故事。据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载:广政癸丑岁(953年),黄笙在八封殿四壁画花竹兔雉鸟雀,图完成时,恰好有进献的白鹰到,白鹰见壁上所画野雉,频频振翅扑啄,蜀主惊叹不已,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颂扬黄筌的画艺。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轴》

  黄筌这种富丽缜密的画风在北宋前期皇室的倡导下统治了一百多年,直到神宗朝的花鸟画家崔白才打破了这种缺乏生气的格局。他将禽鸟、走兽等动物置于富有野情野趣的自然环境中,动物之间互有照应,产生出饶有趣味的情节。由于崔白的高足吴元瑜是宋徽宗赵佶早年的师友,所以崔白的艺术创新也深深影响了赵佶的审美趣味。故宫博物院藏传为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轴则堪称北宋宫廷绘画的精粹。画面上,一只锦鸡飞身攀在木芙蓉枝上,回首凝视两只迎花飞来的蛱蝶,打破了宁静祥和的草虫世界。锦鸡的重量压弯了枝条,花枝摇曳,颇具动感,鸡尾下的一丛白菊加强了画幅下部的重量感,使之重心沉稳。画家注重追求生动活泼、情趣自然的艺术效果,巧妙地将动物之间、动植物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很有生气。画幅的右上方书有宋徽宗瘦金体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

南宋 李迪 《枫鹰雉鸡图轴》

南宋 李迪 《枫鹰雉鸡图轴》(局部)

南宋 李迪 《鸡雏待饲图》

李迪《鸡雏图》

  宋人画雌鸡与鸡雏的关系,更是寄寓了有关“仁”的道德观念。如南宋李迪《鸡雏待饲图》,图中未设任何背景,两只嗷嗷待哺的鸡仔目视左前方(大概雌鸡正飞步奔来),毛茸茸的幼小生命令人顿生怜爱之情。作者体察精微,笔触细腻,展现了超凡写生功力。同样的题材也见于明沈周《卧游图册》中的《鸡雏图》、清朱耷《雏鸡图》等。

王渊《桃竹锦鸡图轴》

  元人花鸟画的最大突破是以纯粹的水墨画来描绘动物在自然环境的活动,这点也体现在画鸡中。王渊,字若水,号澹轩,今浙江杭州人。他曾得到赵孟頫的指导,又远师黄筌富丽精致的画风,潜心于用墨,形成了以干笔淡墨画鸡的独特画风。他的构图程式十分突出,多画锦雉立于湖石上、花枝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桃竹锦雉图》轴就为其一。画面上,一只山雉临流梳理,另一只则栖于石间。全图虽不着一色,水墨在枯淡干湿中变化,但使人感受到春天桃红竹绿、翎艳羽华的五彩世界,意境安然平和,工、写相间的笔致里透露出儒雅淡泊、清新恬淡的文人气。

明 陈嘉言《鸡鸣图》

明 林良《雉鸡图》

明 吕纪《榴葵绶鸡图》

明 沈周《鸡雏图》

明 沈周《写生册》之“鸡图”

  明清两代的画鸡作品,呈现出两种并行不悖的风貌,一是由明“院体”倡导的工写结合的风格,一是由明沈周开创的写意禽鸟画风格。前者将“院体”的工整富丽与放笔写意相融合,如吕纪《榴葵绶鸡图》,整幅画表现出“院体”画工整富丽的特点,又稍加写意画的随意洒脱。鸡采用钩写结合的画法,先以极淡的墨线勾勒外部轮廓,再用各种淡色平涂晕染,雄鸡的尾羽以含水饱满的墨笔加淡汁绿写出,极具质感,爪子则用蛤白勾点,细致入微,甚为写实。画面构图繁复而不拥塞,在着色上尤为讲究,湖石、花叶上的淡绿与雄鸡身上的暗赭红色隐约可见,互为衬托,使得全画的色彩不仅丰富而且和谐统一。整体风格兼工带写,设色艳丽而不媚俗,既保持了华贵的皇家风范,亦兼具了纵逸的笔墨意趣。后者即沈周的水墨写意花鸟,代表作就是他的《写生》册中的《鸡图》和《卧游图》册中的《雏鸡图》。此画构图简练,为一只墨笔写意的雏鸡。其背部羽毛以湿润的墨色渲染,体形轮廓则以简约的墨线勾勒,虽为写意,仍能照顾到物象的立体感。雏鸡两翅以淡墨细笔写出,角度与比例配合得当。整幅画虽题材简单,但笔韵内敛传神,雏鸡稚嫩的体态通过水墨尽得显现。他以含蓄、清润的笔墨,以书法的行笔描绘鸡的外形与形态,不仅在技法上完全摆脱了元人仍拘泥宋人工致传统的窠臼,并在审美上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八大山人《鸡》

八大山人画的小鸡

朱耷《竹石双鸡图》

  这种画法后来被陈淳继承发展,开启了徐渭乃至石涛、八大和“扬州八怪”的写意花鸟画的潮流。清四僧之一的朱耷所画《竹石双鸡图》不刻意写生,而是追求“脱略形似”,鸡的造型皆以直率、方折而极简的墨笔为之,尤其是眼睛,画成超脱现实的方形,格外引人注目。在他看来,鸡或其它生物已不再是单纯的绘画题材,而已成为张扬个性的符号、驰骋笔墨的载体。朱耷盛年所作《鸡雏图》,用极干而淡的水墨细笔,图写蹲伏在旷地上的鸡雏,造型奇特,笔致精醇。并题诗云:“鸡谈虎亦谈,德大乃食牛。芥羽唤僮仆,归放南山头。”抒发了自己渴望摆脱尘世束缚的心态。

 

清 陆恢《雄鸡图》

任颐《月夜山鸡图轴》

任颐《棕榈鸡图》

  清末至近现代,“海派”兴起,花鸟画大师任伯年将市民文化情趣与古代文人传统融合变通,形成了既形象生动、又趣味活泼的雅俗共赏的新风格。任伯年的鸡画中,既有雉鸡,也有家鸡。在取材上,他重续了宋、明两代“院体”画中对雉鸡所描画的余脉,擅用纯熟、飘逸、妍丽的笔致和色彩表现合乎时人欣赏品位的雉鸡形象,并配合竹、棕榈、牡丹等,来寄托平安、富贵的寓意,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推崇。任颐《棕榈鸡图》,竹篱外桃花绽放,棕榈大叶掩映,公鸡悠闲地漫步,神态倨傲。此画充分发挥了小写意花鸟画写实传神的特点,鸡毛用浓墨渲染,鸡尾以运笔速度极快的干笔皴擦而成,设色明澈澄亮,秀艳俏丽,几近西洋水彩的效果。这种将中国传统水墨花鸟画法与西洋画法相融合的绘画手法甚为符合当时普通市民的欣赏口味,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齐白石《七鸡图》

齐白石《雏鸡出笼图轴》

  近现代大家中齐白石和工笔画大师于非闇也擅长画鸡。齐白石的《鸡雏出笼图》绘竹笼一个,出笼雏鸡5只。竹笼的描绘率意随性,用笔粗犷,吸收书法的运笔之势搭建起竹笼挺直的构架,又用笔墨的浓淡表现出竹笼的立体感。竹笼的栅门已被打开,5只雏鸡在竹笼外啄食嬉戏。以湿润的淡墨渲染出雏鸡之形,以浓墨略点出头和翅,虽为写意但形态逼真,仅寥寥数笔却将雏鸡之憨态可掬、小巧玲珑的趣味尽显无遗。

于非闇《富贵大吉图》

  于非闇则取法北宋“院体”花鸟并配以宋徽宗“瘦金书”,用笔精谨,设色艳丽但形象栩栩如生,创造了“比真花还美丽,比真鸟还生动”的花卉禽鸟画。

徐悲鸿 《葵花雄鸡图轴》

徐悲鸿《竹林雄鸡图轴》

徐悲鸿《风雨鸡鸣图》

  与此同时,还有以“中西合璧”风格名世的徐悲鸿,更使鸡成为新的文化符号,即具有时代责任感的艺术家呼号呐喊民众崛起的艺术表达。徐悲鸿作于1937年的《风雨鸡鸣图》轴,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冠红似火的大白雄鸡,挺胸昂首望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画家借《诗经-风雨章》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注:本文参考杨丹霞《中国绘画中的鸡》一文以及故宫博物院部分藏品资料。)

关 闭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知识科普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126号-15(奥体中心北大门对面)210019
电话:86-25-84699616 85639199 传真:86-25-86755273
邮箱:jsjdpm@vip.163.com
Copyright 2012 jsjdpm.cn 版权所有:江苏聚德拍卖有限公司 企业上网中心-恒网承建